|
汴京紀事二十首 / 作者:劉子翚 |
盤石曾聞受國封,承恩不與幸臣同。
時危運作高城砲,猶解捐軀立戰功。
|
|
汴京紀事二十首解釋: 《汴京紀事二十首》是宋代劉子翚的一首詩詞作品。這首詩以詠史的方式,描繪了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自身經歷。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汴京紀事二十首》中文譯文:
盤石曾聞受國封,
承恩不與幸臣同。
時危運作高城砲,
猶解捐軀立戰功。
詩意和賞析:
《汴京紀事二十首》以紀事的方式,通過描寫盤石(可能指城墻)的經歷,抒發了作者對自身國家榮譽和個人奮斗的思考和感慨。這首詩詞反映了宋代時期的政治動蕩和戰爭環境,以及作者個人作為一名受封的官員所面臨的困境和選擇。
首句“盤石曾聞受國封”表達了盤石(城墻)曾經受到國家的贊譽和封賞,暗示了作者的身份和地位。然而,第二句“承恩不與幸臣同”表明作者并不愿意與那些虛偽、貪婪的幸臣們為伍,他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和正直。
接下來的兩句“時危運作高城砲,猶解捐軀立戰功”揭示了當時動蕩的局勢和戰爭的威脅。作者提到高城砲,暗示他參與了戰爭防御的工作,表現出他在時局危急時的勇敢和決心。最后一句則表達了他愿意舍棄生命去立下戰功的覺悟。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國家和榮譽的忠誠與追求,以及他在逆境中保持正義和堅持自我價值的決心。它不僅揭示了宋代時期的政治風云,也反映了作者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官員的價值觀和行動準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