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張守韻四首 / 作者:劉子翚 |
久分閩郡竹,屢賜漢庭金。
才刃硎新發,恩波海并深。
冠銷乘間禍,民有不欺心。
祗恐鋒車起,云霄路莫尋。
|
|
次張守韻四首解釋: 《次張守韻四首》是宋代詩人劉子翚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與張守韻相識多年的情景,并以此表達了對友情的珍重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久分閩郡竹,
屢賜漢庭金。
才刃硎新發,
恩波海并深。
冠銷乘間禍,
民有不欺心。
祗恐鋒車起,
云霄路莫尋。
這首詩的詩意深遠,表達了詩人與張守韻長久以來的交往和友情。詩中提到的"閩郡竹"和"漢庭金"是表達詩人對張守韻的贊賞和贈予的象征。詩人認為張守韻的才華猶如剛剛打磨過的利刃般鋒利,并且對他的恩澤和海納百川的胸懷深感敬佩。
然而,詩中也透露著一絲憂慮。"冠銷乘間禍,民有不欺心"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張守韻可能遭受的政治風波和人民心意的擔憂。詩人擔心張守韻可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受到牽連,同時也感嘆人心難測,有時即使心懷善意,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誤解或欺騙。
最后兩句"祗恐鋒車起,云霄路莫尋"則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重之情。詩人擔心一旦政治風云起變,云霄之路將無處尋覓,友情也會因此離散。這種對友情的思考和憂慮,使整首詩流露出一種深刻的人情味和哀婉之感。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雋永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真摯和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它既從個人的角度展示了友情的可貴和脆弱,也有一定的政治寓意。整首詩意蘊涵豐富,語言簡練,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