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不忍 / 作者:劉子翚 |
草邊飛騎如煙滅,拉獸摧斑食其血。
此時疾首念鑾輿,玉體能勝饑渴無。
危城屑麴驚云擾,簠簋無光天座杳。
奮戈儻未雪深仇,我食雖甘何忍飽。
|
|
四不忍解釋: 《四不忍》是宋代劉子翚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草邊飛騎如煙滅,
拉獸摧斑食其血。
此時疾首念鑾輿,
玉體能勝饑渴無。
危城屑麴驚云擾,
簠簋無光天座杳。
奮戈儻未雪深仇,
我食雖甘何忍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戰亂年代的景象。飛馬在草地上疾馳而過,如同一道煙霧般瞬間消失。戰士們用弓箭射殺野獸,享用它們的鮮血。此時,作者心急如焚,思念著遠方的皇帝,但他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饑渴的狀態。危城中的糧食短缺,人們只能吃下殘羹剩飯,天空中彌漫著燒烤的氣味。在這個困境中,作者仍然奮發圖強,發誓要為深仇雪恨,雖然他的食物不夠,但他卻選擇忍饑挨餓。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戰亂年代的殘酷景象,展現了作者在困境中堅忍不拔的品質。詩中的畫面刻畫了草地上飛馳的騎兵和戰士們獵殺野獸的場景,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煙火和血腥的戰爭環境。通過對食物匱乏和困境的描述,詩人展現了人們在嚴酷的環境下的生存狀態和心理壓力。
詩中的"草邊飛騎如煙滅,拉獸摧斑食其血"表達了戰場上快速移動和殘酷廝殺的景象,強調了生死懸殊的環境。"此時疾首念鑾輿,玉體能勝饑渴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統治者的忠誠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即使自己饑腸轆轆,也不會貪圖享受。
整首詩字數不多,卻通過生動的形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戰亂年代的深刻感悟和對忍饑挨餓的堅持。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困境中仍然追求正義和報仇的決心,給人以啟示和鼓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