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胡原仲吳公路游清湍亭賦詩得流字 / 作者:劉子翚 |
出山曾幾時,桂露颯已秋。
興來任兩屐,散此默默憂。
嵐光近仍滅,鳥語靜忽流。
新亭迥臨危,急潤循巖陬。
上有獨樹蔭,下有鳴湍幽。
長飆一振蕩,俯仰聞颼颼。
平生塵累心,凈盡迥此游。
徘徊嘯詠發,瞻眺窮林丘。
天寒云已歸,山好客自留,悠然百不知,日月過則休。
人生樂在我,何必遂所求。
|
|
同胡原仲吳公路游清湍亭賦詩得流字解釋: 《同胡原仲吳公路游清湍亭賦詩得流字》是劉子翚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出山曾幾時,
桂露颯已秋。
興來任兩屐,
散此默默憂。
譯文:
離開山中多少時光,
桂花的露已經涼秋。
心情高興時,隨意穿上兩只鞋,
散步時默默地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人情感受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在游覽清湍亭時的心境和感受。
詩的開頭,作者回憶起離開山中的時光,暗示著他曾經有一個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接著,描述了桂花的露已經涼秋,傳達出季節的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感嘆。
接下來,詩人提到自己在清湍亭游玩時的心情。他說自己興致勃勃地出門,穿上鞋子,但內心卻有隱憂。這里的"兩屐"象征著游玩的行程,作者在游覽的過程中似乎有些憂愁和思慮。
詩中描繪了環境的變化,嵐光漸漸消散,鳥語也突然靜默,展示了清湍亭的景色。新亭依附在險峻的山巖之上,水流飛濺,上方有獨自的樹蔭,下方有幽靜的潺潺水聲。通過這些描寫,詩人營造出一種幽靜而峻峭的自然氛圍。
接著,詩人描述了一陣強風吹過,令人俯仰感受到呼嘯聲。這里的風象征著世俗的紛擾和煩惱,而在這個清幽的環境中,作者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和解脫。
最后兩句,詩人描述了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游玩時的心情。他自在地游覽山水間,不受時間的限制,不計較日月的流轉。他認為人生的快樂在于自己的心境,而不必追求過多的物質欲望。
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在清湍亭游玩時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以清幽的山水環境為背景,表達出作者對世俗紛擾的抵觸和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寧靜的愿望。同時,詩中融入了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敏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