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徐從道韻二首 / 作者:劉子翚 |
拂袖歸來日,柴門稚子迎。
貧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
寶劍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中興誰草詔,君盍在承明。
|
|
和徐從道韻二首解釋: 《和徐從道韻二首》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拂袖歸來日,
柴門稚子迎。
貧甘守藜藿,
名不愧公卿。
寶劍空藏匣,
良弨惜解檠。
中興誰草詔,
君盍在承明。
譯文:
拂袖歸來的那一天,
稚子在柴門口迎接。
雖貧窮卻樂意守著藜藿,
名聲不辱公卿之位。
寶劍空放在匣中,
良弓舍不得解下弦索。
中興時誰在起草詔令,
君啊,何不在朝廷承明之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歸家的情景,袖袂輕拂,回到家中,自己的孩子稚氣可愛地迎接,展現了家庭的溫馨和幸福。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態度。雖然生活貧困,但作者樂意守著藜藿(指一種普通的糧食作物),并不以貧窮為恥,認為名聲并不辱沒了公卿的身份。這表達了作者對清貧生活的坦然和堅守的態度,強調了內在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的重要性。
后兩句涉及到武器和政治,寶劍空放在匣中,良弓舍不得解下弦索,表達了作者對武力的珍視和保留的態度。最后兩句提到了中興時誰在起草詔令,呼喚君主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暗示了作者對國家興盛和君主賢明的期望。
整首詩詞雖然字數不多,但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家庭、貧窮、高尚品格和國家興盛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作者堅毅的人生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