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武夷山 / 作者:劉子翚 |
回薄湍流漾翠岑,夷猶一舸縱幽尋。
幔亭落日笙簫遠,毛竹連云洞府深。
似有碧雞翔木杪,誰將丹鶴寫巖陰。
神仙可學非身外,多少游人浪苦心。
|
|
游武夷山解釋: 《游武夷山》是宋代劉子翚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游覽武夷山的情景,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仙境般美景的向往和對修身養性的追求。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回薄湍流漾翠岑,
夷猶一舸縱幽尋。
幔亭落日笙簫遠,
毛竹連云洞府深。
似有碧雞翔木杪,
誰將丹鶴寫巖陰。
神仙可學非身外,
多少游人浪苦心。
詩詞的詩意是歌頌武夷山的美麗景色,并表達游人對于神仙境地的渴望。通過描寫薄湍流動的山泉和翠綠的山巔,詩人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將武夷山比作一艘小船,游人如同在其中自由地探索幽靜的景致。
詩詞中的幔亭、落日以及笙簫的聲音,將詩人引入一個遙遠的世界。毛竹連綿,云霧彌漫,使得洞府深處的景象更加神秘。詩中還出現了碧雞翔飛的景象,讓人產生想象,好像有仙禽在樹梢飛舞。而提及丹鶴,表達了詩人對于仙境的向往和對修煉道德的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感慨,他認為成為神仙并非外在的事物可以學習,而是需要內心的修煉。這里提到了許多游人浪費心思追求神仙境地,暗示了人們在追求遠離塵世的美好時,常常經歷種種困苦。
整首詩詞以其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武夷山的美景和人們對于神仙境地的渴望。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對于修身養性的思考和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