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箏作 / 作者:劉子翚 |
月高夜鳴箏,聲從綺窗來。
隨風更迢遞,縈云暫徘徊。
余音若可玩,繁弦互相催。
不見理箏人,遙知心所懷。
寧悲舊寵棄,豈念新期乖。
含情郁不發,寄曲宣余哀。
一彈飛霜零,再撫流光頹。
每恨聽者稀,銀甲生浮埃。
幽幽孤鳳吟,眾鳥聲難諧。
盛年嗟不偶,況乃容華衰。
道同符片諾,志異勞百媒。
棲棲墻東客,亦抱凌云才。
|
|
聞箏作解釋: 《聞箏作》是宋代詩人劉子翚的作品。這首詩以夜晚聽箏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詩人描述了月高夜晚,箏聲從美麗的窗戶中傳來。箏聲隨風飄蕩,回旋不定,像云彩一樣繚繞徘徊。余音繞梁,猶如可以玩賞的美妙音樂,琴弦紛紛相互催動。雖然看不見演奏箏曲的人,但從遠處可以感知到他內心的情感。
詩人不愿意悲傷舊時的寵愛被拋棄,也不去思念新的期許被拒絕。他內心充滿了含蓄的情感,通過曲調表達出他內心的哀愁。一次次彈奏,音符如霜花飄零,再次撫弄時,光陰已逝。詩人常常感到遺憾,因為幾乎沒有人能欣賞他的音樂,只有銀甲生塵埃的孤鳳在幽幽地吟唱,與其他鳥兒的聲音難以和諧。
詩人感嘆自己正值盛年,卻與命運不合,容顏逐漸衰老。他有才華,但志向卻不得志,努力卻無人理解。他孤居東墻,如同一位凌云之士,懷抱著遠大的抱負。
這首詩以深沉、憂郁的筆調展示了劉子翚的心境。詩人通過描述夜晚聽箏的情景,抒發了自己對于生活中挫折與孤獨的感受。詩中的箏聲、月光和孤鳳等意象,與詩人內心的愁思相呼應,形成了一幅意境深遠、富有禪意的畫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