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洪邁 |
院落深沉,池塘寂靜。
簾鉤卷上梨花影。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
殘紅立褪慵看鏡。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宋代洪邁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院落深沉,池塘寂靜。
簾鉤卷上梨花影。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
殘紅立褪慵看鏡。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靜謐、寂靜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歲月無情的感慨。詩中以景寫情,通過對院落、池塘等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簾鉤、寶箏、篆香等物品的提及,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的整體氛圍非常靜謐,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氛圍。詩中的"院落深沉,池塘寂靜"表現出一種寧靜的氛圍,使人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的安寧之感。
"簾鉤卷上梨花影"描繪了梨花倒影在簾子上的美景,給人一種溫柔、清雅的感覺。"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則通過對樂器和香熏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逝去的感嘆,同時也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無常。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描述了女子的容顏已有些褪去,給人一種歲月無情的感覺。"殘紅立褪慵看鏡"則展示了女子對自我容顏的懶散態度。
最后兩句"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杜鵑的啼聲象征著春天的結束,再次強調了歲月無情的主題。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事物的描寫,展現了歲月流逝、時光不復的主題,傳達了作者對于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與思念之情。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婉約的語言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