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仙游觀贈道士(一作駱賓王詩) / 作者: 王勃 |
石圖分帝宇,銀牒洞靈宮。
回丹縈岫室,復翠上巖櫳。
霧濃金灶靜,云暗玉壇空。
野花常捧露,山葉自吟風。
林泉明月在,詩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從爾命飛鴻。
|
|
秋日仙游觀贈道士(一作駱賓王詩)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秋日仙游觀贈道士(一作駱賓王詩)》
石圖分帝宇,銀牒洞靈宮。
回丹縈岫室,復翠上巖櫳。
霧濃金灶靜,云暗玉壇空。
野花常捧露,山葉自吟風。
林泉明月在,詩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從爾命飛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勃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應該是在仙游觀贈送給一位道士。詩人通過描寫景色原本質樸卻又富有神秘感的仙游觀,展現了山水之間的寧靜和祥和。
在第一聯中,詩人描述了仙游觀的庭院和宮殿,用“石圖分帝宇”形容庭院中宛如分割著皇帝的宇宙之圖,而“銀牒洞靈宮”則讓人想到了靈異的仙境。
接下來,詩人在第二聯中,描述了仙游觀中別開生面的丹房和茅廬。詩人以“回丹縈岫室”、“復翠上巖櫳”來形容仙游觀內的丹房和茅廬,使人感覺仿佛置身于幽靜的山林之中。
第三聯描繪了仙游觀內晃動的霧氣、空洞的玉壇,給人一種虛幻和空靈的感覺。
第四聯中,詩人寫了野花常常沾滿露水,山葉在風中自然吟唱,凸顯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機。
最后,詩人將林中泉水和明亮的月光與詩和酒、故友相聯系,表達了與友人一同欣賞自然美,共享詩酒的愿望。
最后兩句“待余逢石髓,從爾命飛鴻”,表達了詩人愿望在仙游觀中獲得更高的境界,實現自己的詩篇和人生的升華。
這首詩詞以其精致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展現了詩人對于自然景色和友情的贊美和向往。通過細膩的描寫仙游觀的景物和情感,詩人使讀者仿佛能夠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