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暮 / 作者:高翥 |
韶光催去太無情,只為東君去住輕。
雖欲遲留芳徑里,如何禁得杜鵑聲。
桐花快落春風老,梅子微酸晚雨晴。
從此嬉游時節少,不須日日報詩成。
|
|
春暮解釋: 《春暮》是一首描寫春天傍晚景色的詩詞,作者是宋代的高翥。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韶光催去太無情,
只為東君去住輕。
雖欲遲留芳徑里,
如何禁得杜鵑聲。
桐花快落春風老,
梅子微酸晚雨晴。
從此嬉游時節少,
不須日日報詩成。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傍晚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寫桐花凋謝、春風漸老、梅子微酸和晚雨過后的晴朗等景象,抒發了對逝去時光的無奈和對未來時光的期待。詩人也表達了對東君(指悼念逝去的君主)的思念之情,并對離別時節的嬉游和創作詩歌的渴望做出了自我安慰。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傍晚的景色,展示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獨特的感受力。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物的變化,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桐花的凋謝、春風的衰老、梅子微酸和晚雨晴朗的對比,使得詩詞中的景色更加豐富和生動。
詩詞中的"韶光催去太無情"表達了時光流轉的無情,人們無法阻止歲月的推移。"只為東君去住輕"一句,則揭示了詩人對逝去君主的思念之情。"雖欲遲留芳徑里,如何禁得杜鵑聲"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留戀,但無法遏制杜鵑鳥的鳴叫,暗示時光無法停留。
整首詩詞以抒發情感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的情感真摯而深沉,給人以共鳴和思考。通過賞讀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時間的無情流轉以及人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