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 / 作者:徐璣 |
一雨臨初夏,驚雷昨夜新。
地晴煙冉冉,堤漲淥鱗鱗。
蘭麝銷衣潤,珊瑚凈幾塵。
墻陰舊無竹,筍過謝東鄰。
|
|
初夏解釋: 《初夏》是一首宋代徐璣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初夏季節的景象,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勃勃和萬物復蘇。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場春雨到初夏,
驚雷昨夜剛剛響。
大地晴朗云煙迷蒙,
河堤漲水如鱗鱗。
芳香的蘭麝彌漫,
珊瑚潔凈無塵埃。
墻陰下已無竹子,
小筍已經穿過東鄰的籬笆。
這首詩詞展現了初夏時節的景象和氛圍。首先,詩人用"一場春雨"來形容初夏的到來,這場雨帶來了清新的氣息和生機。接著,詩人提到昨夜的驚雷聲,這暗示了夏季雷雨頻繁的特點。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大地的晴朗和云煙的迷蒙,展示了初夏天空的變幻和美麗。詩中的"河堤漲水如鱗鱗"形象地描繪了河水的漲落,顯示了大自然的生機盎然。
詩中還出現了香氣四溢的蘭麝和潔凈的珊瑚,這些意象進一步增強了初夏的美好氛圍。最后兩句中,詩人提到墻陰下已經沒有竹子,而小筍已經穿過籬笆,這表達了初夏時節植物的茁壯成長和蓬勃發展。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初夏季節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變化和生命力。通過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和描繪,詩人傳遞了初夏的美麗和生機,讓讀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魅力和活力。這首詩詞以其清新的意象和富有生動感的描寫,給人一種清涼宜人的初夏之感,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