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行終日至晡始抵中橋六絕 / 作者:岳珂 |
農家未補眼前瘡,卻種湖田作旱糧。
別浦誰家夜鳴艫,踐殘一半不成秧。
|
|
泥行終日至晡始抵中橋六絕解釋: 《泥行終日至晡始抵中橋六絕》是宋代詩人岳珂的作品。這首詩詞以農民為主題,描繪了一個農家的艱辛生活。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泥濘的道路上,一直行走到日落時分抵達中橋。農家尚未治愈眼前的創傷,卻不得不在湖田里種植干旱作物。在陌生的浦口,有人家的船夜間鳴叫,踩過殘留的一半秧苗。
詩意:
這首詩以農民的生活為題材,展現了他們勤勞辛苦、與自然環境抗爭的艱辛處境。詩中描繪的農家在貧困和困難中艱難生存,盡管他們努力種植莊稼,但仍然面臨著眼前的疾病和干旱的威脅。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的努力只能得到一半的收獲,生活依然艱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他們面臨的困境。詩人運用了生動的形象描寫,通過描繪泥濘的道路、眼前的瘡痛和船夜間鳴叫等細節,讓讀者能夠感受到農民的艱辛與不易。
詩中的"泥行終日"、"至晡始抵中橋"等詞語,形象地表達了農民在泥濘的田間勞作一整天直到傍晚才抵達中橋的辛苦。"未補眼前瘡"一句揭示了農民生活中的疾病和困境,"卻種湖田作旱糧"則表現了他們在干旱條件下不得不種植干旱作物的無奈。
詩人通過"別浦誰家夜鳴艫,踐殘一半不成秧"的描寫,展現了農民的努力和無奈。船夜間的鳴叫聲象征著陌生的環境和他們在貧困中的生活。最后一句"踐殘一半不成秧"表明他們的努力只有一半的收獲,生活依然艱難。
這首詩通過樸素而生動的描寫,傳達了農民艱辛勞作和困境的形象,引發讀者對農民群體的思考和同情。它展示了詩人對農民的關注和呼吁,提醒人們珍惜糧食、關注農村的發展,并對貧困人群給予關愛和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