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饅頭 / 作者:岳珂 |
幾年太學飽諸儒,余伎猶傳筍蕨廚。
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杖白蓮膚。
芳馨政可資椒實,粗澤何妨比瓠壺。
老去齒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饞奴。
|
|
饅頭解釋: 《饅頭》是宋代詩人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饅頭》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幾年在太學中學滿了儒家經典,
我的才藝仍然傳承于做筍和蕨菜的廚房。
公子們享用紅縷肉,
將軍們以白蓮般的皮膚揮舞鐵杖。
這美味的香氣展現了君王的智慧,
粗糙的外表又何妨和壺中的瓠兒相比。
年老后牙齒已不全,咀嚼起來有些費勁,
但垂涎于美食能夠滿足我的貪婪之心。
詩意:
《饅頭》通過描述食物和食欲來表達人生的滋味和欲望。詩中提到了太學、公子、將軍等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以及紅縷肉、鐵杖、瓠壺等象征貴族生活和權勢的元素,通過這些形象描繪出了各種美味食物的誘人之處。詩人岳珂以雅致的語言展現了人們對美食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
賞析:
《饅頭》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食物的誘人之處,通過對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們在美食面前的反應,展現了人性中的欲望和貪婪。詩中的紅縷肉和白蓮膚象征著高貴和光榮,而饅頭則是平民百姓常見的食物,這種對比凸顯了社會階層的差異。詩人通過描繪食物的美味和香氣,以及老去后的牙齒不全,傳達了歲月無情和人生瞬息即逝的主題。整首詩意味深長,讓人們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思考人生的真諦。
總的來說,詩人岳珂以詩意深遠的語言,通過描繪食物和食欲,展現了人生的欲望和無常,引發讀者對生命和人性的思考。《饅頭》通過簡單的食物形象,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呈現了歲月流轉中的人生百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