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文忠蘿漢偈帖贊 / 作者:岳珂 |
佛法離住相,色相本非實。
云何阿羅漢,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只園夙親近。
會發宏原深,現此廣長舌。
于后像法世,贊嘆說偈言。
筆力虛空,三昧出胸臆。
撞開癡愚綱,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勝,會聞諸佛說。
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
偈語復云何,能離音聲見。
今法解佛意,一切有為法。
非偈亦非贊,應作如此觀。
|
|
蘇文忠蘿漢偈帖贊解釋: 《蘇文忠蘿漢偈帖贊》是宋代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探討了佛法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超越形相,追求真實的內在境界。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佛法超越了有形的相貌,色相本身并非真實。那么,如何去追求阿羅漢這樣的存在,而不僅僅是追求他們的色相呢?在世俗生活中,普通人如何能與他們親近?只有深入發展自己的智慧,才能理解廣博的佛法,并能通過言語來贊嘆和傳播。作者的筆力如虛空般廣闊,他的境界達到了三昧的境地,超越了癡迷和愚昧的束縛,洞悉了宏大的世界。我曾經親身目睹過殊勝的境界,也曾聆聽過佛陀的教誨,但是通過聲音來尋找佛陀,我卻無法親見他的真實面貌。那么,如何通過詩言來超越聲音,直接體悟佛陀的真實意義呢?在今天,通過佛法的解釋,我們能夠理解一切有為的現象。這首詩并非僅僅是一首偈贊,它是一種觀念,應該以這樣的方式去理解。
詩意和賞析:
《蘇文忠蘿漢偈帖贊》通過對佛法的思考,表達了超越形相的重要性以及尋求內在真實的追求。詩中提到佛法超越了有形的相貌,認為色相并非真實,這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觀點。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如何超越色相,真正理解并親近阿羅漢這樣的存在。他認為,通過發展自己的智慧,理解廣博的佛法,可以通過言語來贊嘆和傳播佛法的真諦。作者的筆力被形容為虛空般廣闊,達到了超脫世俗束縛的境地,透過詩言傳遞出了宏大的世界觀。他曾親眼見過殊勝的境界,聆聽過佛陀的教誨,但是通過聲音無法直接見到佛陀的真實面貌。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通過詩言超越聲音,直接體悟佛陀的真實意義。最后,他認為通過佛法的解釋,我們能夠理解一切有為的現象。整首詩通過對佛法思想的探討,表達了超越形相追求內在真實境界的意義。
這首詩詞深入探討了佛法的哲學思想,表達了超越形相追求內在真實的重要性。通過對佛法的解釋和思考,作者呈現了一種深邃的境界,他的筆力廣闊而虛空,超越了世俗的束縛。這首詩詞引發人們對佛法的思考,提醒人們超越形相,追尋內在真實的境界,以及通過智慧和言語來傳承和贊嘆佛法的重要性。同時,詩詞中的疑問也引發了讀者對于如何通過詩言超越聲音,直接領悟佛陀的真實意義的思考。
這首詩詞的價值在于它對佛法思想的深入剖析和表達,通過抽象的語言和意象,傳達了追求內在真實和超越形相的重要性。它引發了讀者對佛法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提醒人們要超越表面的形象和聲音,探尋內心的境界。這首詩詞在語言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佛法知識背景和對象觀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領會其中的詩意和意義。
總之,《蘇文忠蘿漢偈帖贊》通過對佛法的思考,呈現了一種超越形相、追求內在真實的境界。它通過獨特的語言和形象,引發了讀者對佛法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學深度和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