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觀廬山 / 作者:岳珂 |
半生每負看山眼,此日真成帶雨游。
欹枕有無疑欲暮,成峰橫側總宜秋。
耳喧似厭泉嗚咽,腰系不妨云去留。
明日新晴馬蹄放,直須三峽看龍湫。
|
|
雨中觀廬山解釋: 《雨中觀廬山》是宋代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雨中觀賞廬山的情景,表達了他對廬山壯麗景色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半生每負看山眼,
此日真成帶雨游。
欹枕有無疑欲暮,
成峰橫側總宜秋。
耳喧似厭泉嗚咽,
腰系不妨云去留。
明日新晴馬蹄放,
直須三峽看龍湫。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如下:
這首詩詞以雨中觀賞廬山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的心境和對廬山的感受,傳達了深邃的情感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詩的開頭寫道“半生每負看山眼”,表達了詩人常常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去看山的遺憾與失望。然而,在這個“雨中”,他的夢想終于變為現實,他真實地踏上了廬山,欣賞著它的壯麗景色。這種從遺憾到實現的轉變,給人一種心境上的愉悅和滿足感。
接下來的幾句“欹枕有無疑欲暮,成峰橫側總宜秋”,通過描寫詩人側臥著觀賞廬山,感受到山巒的巍峨壯麗,使人感到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詩人在雨中觀山,廬山的峰巒在雨中被籠罩,給人以寧靜、凄美的秋意。
下一句“耳喧似厭泉嗚咽”,通過描寫山間泉水的聲音,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自然聲音的飽和感,仿佛已經聽厭了泉水的嗚咽聲。腰系不妨云去留”一句,表達了詩人在心境上的超脫和對自然的追求。他不再拘泥于現實的束縛,而是傾向于追隨云彩般自由自在的心靈,去追尋更加寬廣的世界。
最后兩句“明日新晴馬蹄放,直須三峽看龍湫”,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和對更深遠景色的向往。在明天晴朗的天氣里,詩人將騎著馬去三峽觀賞龍湫(即急流),這種意象給人一種豪情壯志和對未來的憧憬。
總的來說,《雨中觀廬山》通過對廬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壯麗景色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思考。在雨中觀山的過程中,詩人的心境發生了轉變,他體驗到了從遺憾到實現的喜悅,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同時也展示了對自然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憧憬。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技巧,展現了岳珂作為宋代文人的獨特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