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道宜興二首 / 作者:岳珂 |
賈田陽羨說東坡,想見溪山勝概多。
曾是中營夸繡帽,尚傳遺廟鎖雕戈。
斬蛟義概人猶記,化蝠仙蹤事易訛。
我欲問津先訪古,古靈題跡試摩挲。
|
|
問道宜興二首解釋: 《問道宜興二首》是宋代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賈田陽羨(即蘇軾)為引子,表達了詩人對于溪山勝景的向往和對歷史文化遺跡的探索之情。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賈田陽羨說東坡,
想見溪山勝概多。
曾是中營夸繡帽,
尚傳遺廟鎖雕戈。
斬蛟義概人猶記,
化蝠仙蹤事易訛。
我欲問津先訪古,
古靈題跡試摩挲。
詩意:
這首詩詞以詩人賈田陽羨(指蘇軾)的話作為開篇,描繪了他對于東坡溪山勝景的向往之情。接著,詩人提到了過去曾有人夸獎他的才華,也有人記得他的英勇事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事情可能會被扭曲、傳聞不準確。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歷史文化遺跡的向往,希望通過探索古代智慧的痕跡,尋找到一種古靈精怪的感覺,并試圖通過觸摸和感受來體驗。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岳珂對于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的熱愛,以及他對于傳統智慧和精神追求的追尋。詩人通過引用賈田陽羨(蘇軾)的話語,將自己與這位文人相聯系,表達了對于東坡溪山勝景的向往之情。溪山勝景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被視為有益于人的心靈成長和修養的場所。
詩詞中提到的“中營夸繡帽”和“遺廟鎖雕戈”暗示了過去的輝煌和歷史的沉淀。然而,詩人也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理解可能會發生變化,甚至可能扭曲事實。這一表達呼應了歷史的多樣性和人們對于歷史真相的追求。
詩人最后表達了自己對于古代智慧和文化的向往,他希望通過訪古、觸摸古跡,尋找古代智慧的蛛絲馬跡。這種摩挲古跡的行為暗示了詩人對于傳統文化的敬重和追尋,同時也表達了他試圖從中汲取智慧和靈感的意愿。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對于自然、歷史和智慧的綜合追求,展現了岳珂深邃的思考和對于人文精神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