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教寺 / 作者:章謙亨 |
飛鳥遺音入翠林,轉教柳外和鶯吟。
巖留云雨過朝暮,寺枕溪流亙古今。
客過端陽欣采艾,僧嫌破衲懶縫針。
杯中蒲酒休辭醉,目斷青山骨遠心。
|
|
祖教寺解釋: 《祖教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章謙亨。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飛鳥遺音入翠林,
轉教柳外和鶯吟。
巖留云雨過朝暮,
寺枕溪流亙古今。
客過端陽欣采艾,
僧嫌破衲懶縫針。
杯中蒲酒休辭醉,
目斷青山骨遠心。
譯文:
飛鳥的殘韻飄入翠綠的林間,
轉給了柳樹外的黃鶯歌唱。
山巖留下云雨痕跡,經過朝與暮,
寺廟依偎在流淌的溪水上,連接古今。
客人路過端陽,喜歡采摘艾草,
僧人嫌棄破舊的袈裟,懶得縫補針線。
酒杯中的蒲酒,不必辭別醉意,
目光已經斷絕了遠處的青山,心思也遙遠。
詩意:
這首詩以寺廟為背景,描繪了寺廟中的景色和氛圍,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人世間的離愁別緒和超脫之意。
首先,詩人將飛鳥的殘韻比作詩聲,飄入綠樹成蔭的林中,與柳樹外的黃鶯合唱,形成了一幅動聽的景象。接著,詩人描述了山巖留下的云雨痕跡,寺廟依偎在流淌的溪水旁,象征著寺廟與自然環境的融合,承載著歷史的沉淀。
詩中還描繪了客人路過端陽,喜歡采摘艾草,而僧人卻嫌棄破舊的袈裟,不愿意修補。這表達了對人世間物質欲望和繁瑣事務的拒絕,追求超脫和寧靜的心境。
最后,詩人通過描述杯中的蒲酒,表示不需要辭別醉意,意味著不再追求紅塵的煩惱和欲望。詩人的目光已經斷絕了遠處的青山,心思也遙遠,表達了對人世間的彷徨和超脫的追求。
賞析:
《祖教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行為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煩惱和對超脫的向往。寺廟作為詩人超脫塵世的象征,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給人以寧靜和慰藉的感覺。
詩中的對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詩詞更加豐富有趣。飛鳥的殘韻與黃鶯的歌唱相互呼應,象征著自然間的和諧與美好。客人采摘艾草與僧人懶于修補袈裟形成了對比,凸顯了超脫欲望和物質的追求,追求心靈的境地。而最后一句詩中的杯中蒲酒和目斷青山,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彷徨和超脫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寺廟為背景,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將人世間的煩惱和超脫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行為,表達了對超脫和寧靜的向往,呼喚讀者審視人世間的紛擾和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寺廟和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比和象征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煩惱和超脫的追求。同時,詩中的描繪和意象給人以寧靜、慰藉和思考的空間,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于內心世界的追求和對禪宗思想的傾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