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 / 作者:張嵲 |
重陽述令序,景物自為嘉。
易辦如江酒,難浮似粟花。
追游疑所務,寄興眇無涯。
舊俗臺應廢,何人杖馬檛。
|
|
九日解釋: 《九日》是宋代張嵲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九月的美好景色,表達了對古老傳統的思考和對現實境遇的感慨。
詩詞通過描繪九月的景色,展示了作者對這個季節的喜愛和贊美。詩中提到的景物令人愉悅,江酒美味而易獲得,而粟花則難以浮動,似乎在暗示人生中有些事情是容易實現的,而有些則需要經過艱辛努力才能達到。
詩人在追求快樂和追求自我意義之間感到矛盾。他在游玩中感到疑慮,不確定自己的真正目的和追求的方向。他的興趣似乎沒有邊界,難以寄托。這種困惑和迷茫在詩中得到了表達。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了舊俗臺。這里可能指的是過時的習俗和陳舊的禮儀,作者認為它們應該被廢棄。作者以何人杖馬檛來形容自己,暗示自己是一個孤獨而困惑的行者,他在這個世界上感到無所歸屬。
整首詩詞流露出作者對傳統價值觀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疑問。作者通過對九月景色的描繪,將內心的感受和對現實的反思融入其中,展示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對追求真實意義的渴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九日》
九月的美景,美不勝收,如詩如畫。江酒清香,輕松易得,宛如水流般自然。而粟花卻難以飄浮,似乎在暗示人生中有些事情是容易實現的,而有些則需要經過艱辛努力才能達到。
詩人在游玩中感到疑惑,追逐快樂和追求真實意義之間陷入了糾結。他懷疑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期望和目標,內心的興趣似乎沒有邊界,讓他感到無所寄托。這種迷茫和困惑在詩中得到了生動的描繪。
最后,作者提到了舊俗臺,暗示了過時的習俗和陳舊的禮儀。他認為這些應該被廢棄,不再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作者以何人杖馬檛來形容自己,表達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孤獨和困惑,無法找到真正的歸屬感。
整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傳統價值觀的反思和對自身現狀的思考。他通過描繪九月的景色,融入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和對現實的疑問,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對追求真實意義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