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三首 / 作者:張嵲 |
九日當年菊蕊遲,今年庭下半芳菲。
禾收原野將成廩,楓落江湖欲授衣。
何處好山饒勝概,擬攜家釀趁晴暉。
病衰不復能搜句,聊插紅萸滿帽歸。
|
|
九日三首解釋: 《九日三首》是宋代詩人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九日當年菊蕊遲,
今年庭下半芳菲。
禾收原野將成廩,
楓落江湖欲授衣。
這一年的九月,菊花的花蕊開放得較晚,
今年的花園里僅有一半的芳菲。
莊稼已經成熟,原野將要收獲,
楓樹葉已經紛紛落下,準備披衣。
何處好山饒勝概,
擬攜家釀趁晴暉。
病衰不復能搜句,
聊插紅萸滿帽歸。
不知哪里有美麗的山巒和壯麗的景色,
打算帶著家人在晴朗的天氣里采摘美酒的原料。
因為病弱無法再搜尋靈感的詞句,
只得將紅萸插在帽子上帶回家。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九月的景物和自然現象,展現了作者對季節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中以菊花、莊稼和楓樹等元素,描繪了九月的景象,以及對于自然變化和生活的感受。作者表達了對山水的向往和對美好時光的期盼,同時也透露出對身體狀況的無奈和對生命的珍惜。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慨,通過對季節、自然景物和個人命運的描繪,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哲思。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通過景物的描寫呈現了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使讀者在欣賞中感受到自然與人生的交融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