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山圖七賢詩 / 作者:張嵲 |
短壑長松經始余,次山無往不從吾。
便應掃盡陳蹤跡,摹作三溪少隱圖。
|
|
崇山圖七賢詩解釋: 《崇山圖七賢詩》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嵲。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短壑長松經始余,
次山無往不從吾。
便應掃盡陳蹤跡,
摹作三溪少隱圖。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山水圖,展現了作者對崇山峻嶺的景色的贊美和向往之情。它表達了作者與山水相融的心境,以及對自然山川的敬畏和追隨之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山水之間的心境和態度。首句"短壑長松經始余",表達了短暫的壑谷和高聳的松樹已經足夠讓作者感受到山水之美,而其中的"經始余"則意味著作者的心靈已在山水之際得到升華。
接下來的兩句"次山無往不從吾",表現了作者對山的崇拜和追隨之情。作者表示自己無論走到哪座山上,都能完全融入其中,與山相通,進一步強調了作者與山水的一體感。
最后兩句"便應掃盡陳蹤跡,摹作三溪少隱圖",表明作者渴望能夠摹寫出三溪少隱的山水圖畫。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作者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將自然山川的美景永遠保存下來,傳達給后人。這體現了作者對藝術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山水的熱愛和向往之情,表達了作者與自然的交融和對藝術的追求。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對山水藝術的重視和對自然山川的崇敬之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