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晴 / 作者:張嵲 |
陽春今已歸,孟夏饒草莽。
積雨樹陰成,新晴渚蒲長。
前山澗水喧,隔竹黃鸝響。
一徑度喬林,涓流會心賞。
野靜閴無人,蕭條成獨往。
|
|
喜晴解釋: 《喜晴》是宋代張嵲的一首詩詞,描述了春天轉入夏季的景象和作者對自然美的贊嘆。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陽春已經過去,現在是孟夏,草木茂盛。連綿的雨水讓樹蔭更加濃密,晴朗的天空映照在水面上。前山的溪水流淌,竹林間傳來黃鸝的鳴叫。我沿著一條小徑穿過高大的樹林,欣賞著清澈的溪流。野外靜謐無人,我獨自走過,感受到了一種凄涼的氛圍。
詩意:
《喜晴》描繪了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贊嘆和對季節變遷的感慨。詩中通過描寫陽光明媚、草木茂盛的景象,以及流水潺潺、鳥鳴啁啾的聲音,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勃勃和美好景致。然而,詩末描述的寂靜和孤寂,則帶給讀者一種蕭條和凄涼的情緒,使整首詩具有一種深沉的意境。
賞析:
《喜晴》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春夏交替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致描寫,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如陽春、孟夏、積雨、樹陰、新晴、渚蒲等詞語,以及澗水喧、黃鸝響、喬林、涓流等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春夏之間的轉變和自然界的景色變化。
詩詞的結構簡潔明快,行文流暢自然。從陽春到孟夏,從積雨到新晴,再到前山的溪水和竹林中的黃鸝聲,每個描寫都是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而最后兩句以野靜閴無人、蕭條成獨往的描寫,給整首詩增添了一抹凄涼和寂寥之感。
通過《喜晴》,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對季節變遷的敏感感受。這首詩詞以簡潔的筆觸和準確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多變,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的交融與共鳴。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想象出明媚的陽光、茂盛的草木、潺潺的溪水和鳥兒的歌唱,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寂靜和孤獨中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清新、舒適、凄美的感覺,讓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同時也引發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