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湘水 / 作者:張嵲 |
悠悠寒日傍城闉,風蹙微波作細鱗。
莫怪此江清見底,屈平曾向此投身。
|
|
渡湘水解釋: 《渡湘水》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悠悠寒日傍城闉,
風蹙微波作細鱗。
莫怪此江清見底,
屈平曾向此投身。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渡過湘江的景象。冷寒的陽光照耀在城門旁邊,微風拂動著湖水,形成了細小的波紋。作者告誡讀者不要驚訝于湖水的清澈見底,因為古代文人屈平曾經選擇在這條江中投身而終。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作者對湘江的感慨和思考。首句"悠悠寒日傍城闉"通過"悠悠"和"寒日"這兩個形容詞,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冷寂的氛圍。"傍城闉"可以理解為湘江流經城門的意象,傳遞出一種與城市相接觸的感覺。
第二句"風蹙微波作細鱗"通過形象化的描寫,將微風輕輕吹動湖面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風蹙"形容微風吹動湖面形成的波紋,"微波作細鱗"則將波紋比喻為細小的魚鱗,形象而生動。
接下來的兩句"莫怪此江清見底,屈平曾向此投身"則是這首詩的重點所在。作者以"莫怪"開頭,表達自己對湖水清澈見底的現象并不感到驚奇,因為在古代文人屈平選擇在這條江中投身而終。這種以屈平為例的提法,使得整首詩更具思考意味,引發讀者對屈平的縱情豪氣和對江水的清澈的聯想。
綜合來看,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意象豐富的語言,描繪了作者渡湘水的景象,寄托了對屈平的敬意和對湘江清澈見底的贊美,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江水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