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參政挽詩三首 / 作者:張嵲 |
今古雖同盡,存亡惕遽分。
人誰為為善,天不右斯文。
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墳。
音塵竟何所,俯仰嘆蒿焄。
|
|
陳參政挽詩三首解釋: 《陳參政挽詩三首》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古雖同盡,存亡惕遽分。
人誰為為善,天不右斯文。
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墳。
音塵竟何所,俯仰嘆蒿焄。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事無常的思考。作者以陳參政(古代官職名)為象征,探討了人與天命之間的關系以及人對善惡行為的選擇。他感慨現在和過去雖然相似,但命運的存亡卻發生了急劇的分離。他認為人類的善行并不能左右天意,天道并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善行而改變。他悼念那些為國家和民眾奉獻了三年之久,卻最終只能安葬在四尺長的墳墓里,感嘆他們的功績和努力最終化為塵埃。最后,作者俯仰之間,嘆息時光如流水般草草流逝。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時代變遷的深刻思考。通過陳參政這一象征性的形象,詩人傳遞了對人與命運關系的思索。他暗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人們做出多么善良的行為,也無法改變天命的安排。這種無奈和悲涼的情緒通過描述三年的辛勤工作最終轉化為四尺長的墳墓,傳達出對逝去歲月和徒勞無功的感慨。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以及對人生短暫的思考。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將人生的無常和時代的變遷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思考和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