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夜 / 作者:張嵲 |
山月娟娟靜,山煙漠漠輕。
茅檐無一事,獨聽夜江聲。
|
|
獨夜解釋: 《獨夜》是宋代張嵲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個寂靜的夜晚景象,以及作者在這個安靜的夜晚獨自傾聽夜江的聲音。
詩詞的中文譯文:
山月明亮而寧靜,
山煙淡薄而輕盈。
茅檐下沒有煩瑣的事物,
只有獨自傾聽夜江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獨夜》通過對夜晚景象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在寂靜中體驗到的寧靜與靜謐之感。首句以"山月娟娟靜"形容山中的明亮月光,給人一種清幽的感覺。第二句"山煙漠漠輕"描繪了淡淡的山煙,使整個山林顯得更為朦朧和輕盈。茅檐下沒有絲毫煩瑣的事物,這種空靈的氛圍為作者提供了一個寧靜的環(huán)境。
整首詩以"獨聽夜江聲"作為結尾,突出了作者在這個寂靜的夜晚所特有的感受。作者獨自一人,專心傾聽夜江的聲音,這種專注和投入使他與大自然產生了一種默契和共鳴。通過傾聽夜江的聲音,作者沉浸于寧靜中,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宇宙的無限。
整首詩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傾聽的動作,傳達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這首詩也表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追求,以及在寂靜中尋找內心寧靜和心靈慰藉的愿望。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也可以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傾聽夜江的聲音,感受到作者在寂靜中的內心體驗,并在寧靜中尋找自我與自然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