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霽出郊外 / 作者:張嵲 |
時雨當夜來,出郭喜新霽。
佇立望四郊,春容卉無際。
群山隔大江,蒼巖澹相對。
輕風生水波,微露滋花氣。
緣津柳已暗,忽悟清明至。
融怡歲序同,俯仰山河異。
逢時思墳墓,拜掃十年廢。
聞有故童仆,壺餐酹荒隧。
新阡固已遠,龍輴尚天外。
已深濡露悲,更下孤臣淚。
|
|
雨霽出郊外解釋: 《雨霽出郊外》是宋代張嵲的一首詩詞。此詩描繪了雨后天氣轉晴時的郊外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事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時雨在夜間降臨,
出城外喜慶新霽。
我站立望四周的郊外,
春天的容顏無邊無際。
群山隔著大江,
青巖靜靜地相對。
輕風吹起水面波瀾,
微露滋養著花香氣息。
沿著河濱的柳樹已經暗淡,
突然覺悟清明已經到來。
融洽的歲序相同,
但俯仰間山河卻不同。
逢到這個時候,我會想到墳墓,
祭拜已廢棄了十年的墓地。
聽說有個故舊的仆人,
酒食已然荒廢在荒山洞穴。
新修的道路已經遠去,
人們的車輪仍在天外。
我的淚水已經深深地濕潤了悲傷,
更加使孤臣的淚水滴落。
詩意和賞析:
《雨霽出郊外》通過描繪雨后轉晴的郊外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觀察和對人事的思考。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氣息,山川的壯美和風景的寧靜,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慨。
詩中的"雨霽"代表了陰雨之后的晴朗天氣,給人一種清新、明亮的感覺。詩人站在郊外遠眺,目睹著春天的無邊無際,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他用"群山隔大江"、"蒼巖澹相對"等描寫手法,表達了山川的壯麗和宏偉,以及大自然的恢弘景象。
詩中的"輕風生水波"、"微露滋花氣"等描寫了自然界的微妙之處,展現了詩人對細微景物的關注和感悟。這些細節表現出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細致的觀察力。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思及人事,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慨。他提到了忘卻已久的墳墓和廢棄的墓地,暗示著人們對過去的遺忘和對逝者的冷漠。詩人通過描寫墓地和故童仆的境況,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嘆,以及對人世間變遷的思考。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對人事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時光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凝聚了自然與人事的融合,呈現出一幅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詩意畫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