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塵外堂 / 作者:張嵲 |
因依置屋偏,舊是棲鵠地。
雜花挾徑深,竹樹交柯際。
古人謀適野,放浪聊自肆。
誰識郡齋邊,斯堂眇塵世。
|
|
塵外堂解釋: 《塵外堂》是宋代張嵲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因依置屋偏,
舊是棲鵠地。
雜花挾徑深,
竹樹交柯際。
古人謀適野,
放浪聊自肆。
誰識郡齋邊,
斯堂眇塵世。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位于塵外的小堂,作者在其中表達了對于遠離塵世的向往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詩中通過描繪堂內的景物,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對寧靜的追求。作者通過對比古人的隱居生活和自己的自由放浪,反思了現實社會的喧囂和繁雜,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賞析:
《塵外堂》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寧靜而自由的畫面。詩中的“因依置屋偏”,表達了作者對于遠離塵世紛擾的渴望,將自己的居所建在寧靜的地方。堂內的“雜花挾徑深,竹樹交柯際”,描繪了一幅自然環境優美的景象,以花草和竹子為背景,增添了一種寧靜和生機的氛圍。
詩中提到的“古人謀適野”,表達了作者對于隱居生活的向往,認同古人選擇遠離塵世的智慧。而自己“放浪聊自肆”,則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由的追求和對于約束的厭倦。這種自由放浪的態度,體現了作者對于個體生命的尊重和追求。
整首詩以一種溫婉淡雅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于寧靜、自由、遠離塵世的向往之情。通過與現實社會的對比,作者傳達了對于現實生活浮躁和繁忙的批判,同時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