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劉待制游中梁山寺 / 作者:張嵲 |
樓閣高低跨碧空,鱗鱗群樹亞山風。
滄江東去流天外,秦岫西來繞漢中。
野曠自然傷遠目,天高聊復送飛鴻。
登臨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謝公。
|
|
從劉待制游中梁山寺解釋: 《從劉待制游中梁山寺》是宋代張嵲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梁山寺的景色為主題,通過鮮明的形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贊美以及對歷史文化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樓閣高低跨碧空,
鱗鱗群樹亞山風。
滄江東去流天外,
秦岫西來繞漢中。
野曠自然傷遠目,
天高聊復送飛鴻。
登臨不起河山念,
今日中原有謝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樓閣高低跨碧空”,通過描繪高聳的樓閣伸入碧藍的天空,展示了梁山寺的壯麗景色。作者用“鱗鱗群樹亞山風”來形容寺廟周圍的樹木,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滄江東去流天外,秦岫西來繞漢中”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和宏偉。滄江奔流東去,似乎流出了天外,而秦嶺則從西方繞過漢中地區,給人以廣闊的視野和歷史的感慨。
下一句“野曠自然傷遠目,天高聊復送飛鴻”,表達了作者在登臨之際所感受到的蒼茫和高遠。廣袤的野地使人感到遙遠,而高遠的天空給人以無邊的遐想。詩人在此刻,不禁想起了飛鴻的身影,仿佛鴻鳥在天空中的翱翔,與自己的思緒相伴。
最后兩句“登臨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謝公”表達了作者在觀賞美景的同時,也回憶起了歷史人物謝安公。這里的“登臨不起河山念”意味著在遠觀河山之際,不禁讓人想起歷史的興衰和人物的榮辱,讓人在景色之外思考更多的人文情懷。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壯麗的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深入細致的描寫和對歷史人文的思索,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以及對歷史文化的思考。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歷史文化的思考之思,同時也可以在景色之外找到更多的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