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雨 / 作者:張嵲 |
秋末結層陰,風雨連歲暮。
寒空暗霏微,曠野流云霧。
居人蔽蓬茅,行子悲道路。
紛紛天地間,劇易隨所務。
獨有掩關人,存真唯內顧。
|
|
久雨解釋: 《久雨》是宋代詩人張嵲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長時間雨水連綿不斷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涼和孤寂之情。
詩意:
《久雨》描繪了一個秋末陰霾密布、風雨不停的景象。天空陰沉,流云霧氣彌漫,使得曠野一片朦朧。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隱居在茅草屋中,行走在道路上的行人也感到悲傷和困頓。整個天地間紛紛擾擾,事物的變化劇烈,唯有掩關的人,才能保持內心的真實,顧盼自己的內在世界。
賞析:
《久雨》通過描繪長時間的雨水和陰霾天氣,展示了一種凄涼、孤寂的氛圍。這首詩以景物的描寫為主線,通過表現自然現象來抒發作者內心的情感。作者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如“寒空暗霏微”、“曠野流云霧”,使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陰沉的氣氛和延綿不絕的雨水。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人世間變幻莫測的感慨,以及在這種環境下,個體內心的孤寂和迷茫。
詩人通過“居人蔽蓬茅,行子悲道路”等描寫,將自然景象與人的境遇相結合,展示了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微弱和無奈。然而,他指出“紛紛天地間,劇易隨所務”,唯有掩關的人,才能保持內心的真實,關注自己的內在世界。這種內顧的態度,似乎是對于世事變幻的一種回應和抵抗。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表達內心感受,傳達了作者對于環境的悲涼和對于內心自省的重視。在繁雜的世事中,唯有內顧自己的內心,才能保持真實與自我,這是詩人在久雨中尋求心靈撫慰和安寧的一種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