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初七日雨小止游蒲溪臨獨木橋而還 / 作者:張嵲 |
石巖兩相束,竹樹交柯綠。
因聽林外聲,遂來幽澗曲。
濕煙深不散,淺瀨漂寒玉。
木杪見云生,前峰聊注目。
|
|
六月初七日雨小止游蒲溪臨獨木橋而還解釋: 《六月初七日雨小止游蒲溪臨獨木橋而還》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小停住,我在六月初七這天游覽蒲溪,然后回到獨木橋邊。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石巖和竹樹的交相輝映,展現了夏季清新的綠色氛圍。詩人傾聽著林外的聲音,被吸引到幽靜的澗曲中。雨后的濕氣彌漫,深沉而不散去,淺水中漂浮著像寒冰一樣的玉石。高高的樹木頂端云霧繚繞,引起了我對前方山峰的注目。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對美的追求。石巖、竹樹、澗曲、濕煙、寒玉、云霧等形象的運用,使詩詞充滿了韻味和意境。詩人在觀賞自然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遠方的向往。整首詩詞以平和、閑適的氛圍貫穿,給人一種寧靜的感受。
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典型寫作風格,注重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贊美和感悟,詩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從而達到了心靈的寧靜和愉悅。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詩意的追求,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深入自然、品味生活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