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 作者:張嵲 |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余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
|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解釋: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是宋代張嵲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
二十九日處暑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余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中的寒意和處暑節(jié)氣的到來,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繁忙的生活的疲憊和對自然寧靜的向往。詩人感到世俗的熱鬧與喧囂還未消退,而在山中已經(jīng)感受到了初秋的涼意。他借助自然景象,抒發(fā)了對紛擾世界的厭倦和對心靈寧靜的追求。在他看來,塵世的紛擾與自然的平和并存,他的內(nèi)心渴望遠離喧囂,追求一份安寧與寧靜。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獨特的意象和語言,展示了張嵲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描繪了山中的涼意與塵世的暑熱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山中的清涼寧靜。第二句通過描寫蟬聲漸漸消失和秋日的微妙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季節(jié)變遷的細膩感受。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和對內(nèi)心寧靜的渴望,他覺得世界的紛擾和矛盾讓他的生活乏味而失去意義。最后兩句則表達了他的心境和人生感慨,他感嘆漂泊的歲月讓他變得老去,同時也意味著他在人生中的許多事情與他的內(nèi)心訴求背道而馳。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人生和內(nèi)心境界的深刻思考,通過對山中寒意和處暑節(jié)氣的描繪,表達了對繁雜塵世的疲憊和對內(nèi)心寧靜的追求。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內(nèi)心的沉思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