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晚偶書 / 作者:張嵲 |
山中處處罷芳菲,眾綠成陰繞碧溪。
薄暮鳥棲云氣惡,滿林風雨杜鵑啼。
|
|
春晚偶書解釋: 《春晚偶書》是宋代詩人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春天晚上的山林景色,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詩中描述了山中的花朵凋謝,綠葉茂盛,形成了一片濃密的綠意,環繞著碧藍的溪水。這里的“罷芳菲”意味著春花已經謝去,給人一種淡淡的凄涼之感。山林中的濃綠,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與春天的景象相得益彰。
黃昏時分,鳥兒歸巢,云氣變得沉重,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這里的“云氣惡”形象地描繪了天空的變化,預示著暴風雨的來臨。與此同時,滿林的風雨聲中傳來杜鵑的啼聲,它的哀鳴與暴風雨形成一種對比,更加凸顯了詩中的哀婉之情。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山中的花朵凋謝、綠葉茂盛、風雨聲和杜鵑的啼聲等細膩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春天的思念和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情感真摯,通過詩意的抒發,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考,領悟到人生的無常和變化。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生命變遷的感慨和思考,展示了宋代詩人婉約細膩的藝術風格。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春天的離去、時光的流轉以及人生的無常,體會到自然與人之間的共通之處,引發對生命與時間的深入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