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真觀遺履池 / 作者:張嵲 |
古柏參天鶴不歸,空余池水澹清暉。
當時遺舄今安在,應作雙鳧過水飛。
|
|
登真觀遺履池解釋: 《登真觀遺履池》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柏參天鶴不歸,
空余池水澹清暉。
當時遺舄今安在,
應作雙鳧過水飛。
詩意:
這首詩以登上真觀遺留下來的履池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古老的柏樹高聳入云,象征著歲月的長久,而不見鶴歸的池水則映照出靜謐的寧靜。作者思念當年的友人,他們在這里一同觀賞鶴鳥,而如今,只有幾只鳧鳥飛過水面,喚起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通過時間的變遷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古柏和鶴是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性形象,它們代表著長壽、高貴和純潔。柏樹參天,給人以壯麗之感,暗示了時光的長久流轉。而鶴鳥則是祥瑞和吉祥的象征,但在詩中卻不見歸來,傳達了歲月的離別和變遷。
詩中的池水則給人以寧靜、純凈的感覺,與柏樹形成鮮明對比。池水的澹清暉映照著過去的友人離開后的孤寂,同時也展現出作者內心的思緒和感慨。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當年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們曾一同觀賞鶴鳥,而如今只有鳧鳥飛過水面,凸顯了歲月的更迭和友人的遠去。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思念之情,并通過對當年友人的回憶,表達了對友情和美好時光的珍視。
《登真觀遺履池》以簡練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和情感抒發,展示了宋代詩人張嵲的才華和對時光流轉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