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日兒輩游尼庵戲作 / 作者:張嵲 |
雜英滿樹春欲過,修竹參云萬余個。
頭陀云頂出迎賓,恐是當時劉鐵磨。
|
|
寒食日兒輩游尼庵戲作解釋: 《寒食日兒輩游尼庵戲作》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寒食日,兒輩游尼庵戲作。
雜英滿樹春欲過,修竹參云萬余個。
頭陀云頂出迎賓,恐是當時劉鐵磨。
詩意:
這是在寒食節的一天,年輕的孩子們在尼庵里玩耍和創作。樹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朵,春天即將過去,竹林中參天的竹子像云一樣多。頭陀(指尼庵中的僧人)從云頂上迎接客人,或許是劉鐵磨在那時也在這里。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寒食節為背景,描繪了一個生動的場景。首句"寒食日,兒輩游尼庵戲作"直接點明了詩詞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而尼庵則是寺廟中的一種建筑。通過這個背景,詩詞展現了一個歡樂的場景,孩子們在寒食節時來到尼庵,游玩并創作。
接下來的兩句"雜英滿樹春欲過,修竹參云萬余個",通過描繪樹上花朵和竹子的景象,展示了春天即將過去的跡象。花朵和竹子的豐富多樣象征著春天的充盈與繁榮。
最后兩句"頭陀云頂出迎賓,恐是當時劉鐵磨"則增添了一些神秘感和歷史的聯想。頭陀從云頂上迎接客人,暗示了尼庵中僧人的虔誠和慈善。而提到劉鐵磨,可能是指當時的一位歷史人物,與尼庵或者寒食節有關。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熱鬧而又充滿寓意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展現了寒食節的喜慶和尼庵的寧靜,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