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后一日偶書 / 作者:張嵲 |
薄暮春風惡,黃塵漲遠山。
冥冥林靄變,冉冉鳥飛還。
作客信多畏,依人足強彥。
飄揚它日意,回首鬢毛斑。
|
|
立春后一日偶書解釋: 《立春后一日偶書》是宋代張嵲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立春后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薄暮春風惡,
黃塵漲遠山。
冥冥林靄變,
冉冉鳥飛還。
作客信多畏,
依人足強彥。
飄揚它日意,
回首鬢毛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立春后的景象描寫,傳達了一種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感慨。詩人以自然景物為媒介,將自己的情感與環境融為一體。
首先,詩人描述了春風的兇猛和黃塵的彌漫,薄暮時分的春風吹拂著大地,黃塵覆蓋了遠山。這種描寫傳達出一種荒涼和不安的氛圍,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變遷。
其次,詩人提到了林靄和鳥飛的變化。林靄是指樹林中的霧氣,在詩中被形容為冥冥變幻,給人一種神秘而迷離的感覺。鳥飛則表明了春天的到來,但飛翔的鳥兒卻顯得游離不定,似乎也在流動和變化之中。這些景象的描繪,襯托出詩人內心的不安和迷茫。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作為客居他鄉的不安和歸屬感的缺失。他提到自己擔心寫信時被誤解,感到言不由衷,擔心自己的思想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同。與此同時,他又提到依附于別人能夠獲得一種安全感,依托于他人能夠變得堅強。這種內心的矛盾和迷茫體現了詩人對于人際關系和自我認同的思考。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展望和對過去的回憶。詩人的心思在未來的日子里飄蕩,他將過往的心意隨風飄揚,回憶著已經斑駁的鬢毛。這些描寫表明了詩人對于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感嘆,同時也暗示了對未來的期許和對過去的緬懷。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春天的變化和自我思考的矛盾,傳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變遷的感慨。這首詩通過鮮明的意象和深情的表達,喚起讀者對于生命的思考和對于人生滄桑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