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洞 / 作者:張嵲 |
靈洞何年水亂流,試尋危棧訪丹丘。
此時景物迷三島,當日神龍跨九州。
白晝瀑流方訝雨,炎天嵐氣忽驚秋。
憧憧門外紅塵路,過客何人肯暫留。
|
|
龍洞解釋: 《龍洞》是宋代張嵲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靈洞何年水亂流,
試尋危棧訪丹丘。
此時景物迷三島,
當日神龍跨九州。
白晝瀑流方訝雨,
炎天嵐氣忽驚秋。
憧憧門外紅塵路,
過客何人肯暫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而壯麗的景象,詩人描述了一個名為"龍洞"的地方。詩中描述了洞內的水流波瀾起伏,似乎在某個時刻受到了干擾,使得景物變得模糊不清。詩人試圖尋找通向丹丘的危險棧道,進一步探尋這個神奇的地方。他提到過去神龍越過九州,表示這個地方曾經有過巨大的神話傳說。
詩人接著描述了洞外的景象。白天的瀑布流水竟然變成了雨,讓人感到驚訝。在炎熱的夏天,突然出現了蒙蒙的霧氣,仿佛秋天的景象。最后,詩人表達了他的感慨,紅塵的世界外面有一條路,但過客們卻不愿逗留下來。
賞析:
這首詩以雄奇的意象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張嵲對自然景觀的感受和思考。他描繪了一個神秘而迷人的地方,將自然景物與神話傳說相結合,給人以強烈的想象力和視覺沖擊力。
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洞內的水流與洞外的瀑布、白晝與雨、炎天與秋天等,增加了詩的變化和層次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寧靜、神秘之境的向往。
詩人的語言簡練,意象鮮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感官體驗。他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對比,將讀者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虛擬世界中,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追求。
總之,張嵲的《龍洞》通過神秘的景象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悟,給人以強烈的想象力和審美享受。這首詩在宋代詩詞中獨樹一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