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畫 / 作者:李甲 |
誰潑煙云六尺綃,寒山秋樹晚蕭蕭。
十年來往吳淞口,錯認溪南舊板橋。
|
|
題畫解釋: 《題畫》
誰潑煙云六尺綃,
寒山秋樹晚蕭蕭。
十年來往吳淞口,
錯認溪南舊板橋。
中文譯文:
誰將煙云傾潑在六尺絹上,
寒山的秋樹在黃昏時蕭蕭作響。
十年來我往返于吳淞口,
曾經錯認了溪南的舊板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李甲創作的作品,通過繪畫題材表現了對人事變遷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首句"誰將煙云傾潑在六尺絹上",描繪了一幅繪畫作品,意味著有人將云霧的氣勢與美景描繪在六尺長的絲絹上。這里的煙云和絹畫可以被視為作者對人生和世間事物的比喻,含有一種超越現實的意境。
第二句"寒山的秋樹在黃昏時蕭蕭作響",通過描繪秋天的山林景色,強調了季節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寒山的秋樹在黃昏時發出蕭蕭的聲音,這種聲音使人感受到季節的凄涼和寂寥,暗示了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變化。
接下來的兩句"十年來我往返于吳淞口,曾經錯認了溪南的舊板橋",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對人生軌跡的反思。吳淞口是長江和黃浦江的交匯處,作者在這里往來了十年之久。但是,作者曾經錯誤地認為一座溪南的舊板橋,這種錯覺可以被視為作者對過去經歷的回顧和對人生中的迷失與誤解的反思。
整首詩詞以畫題為引子,通過景物描寫和細膩的情感表達,表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通過描繪出秋天的寒山景色和人們在吳淞口的往來,詩人傳遞了歲月無情、人生短暫的主題。詩中的錯認溪南舊板橋則象征著人們對于過去的回憶和經歷可能存在的曲解和誤解。整首詩意蘊含深邃,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余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