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珠節 / 作者:劉光祖 |
往日房陵憐逐客,物情不覺在天涯。
十年來作六州長,四海共知雙鬢華。
封內半為故敵踐,路傍時問野人家。
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輕風旆腳斜。
|
|
穿珠節解釋: 《穿珠節》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劉光祖。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穿珠節,古代指的是農歷六月初六的乞巧節,也稱為穿針節。這個節日是女性們向織女乞求巧巧手藝的日子。劉光祖通過這個節日的象征,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往日房陵憐逐客,物情不覺在天涯。
譯文:曾經在房陵憐愛追隨的客人,如今物理距離已將我們分隔到了天涯。
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房陵是指劉光祖的故鄉,他懷念往日和他一同離開故鄉的親友們,感嘆彼此的距離已經遙遠。
十年來作六州長,四海共知雙鬢華。
譯文:十年來在六州做官,我的雙鬢已被四海廣為知曉。
這兩句詩描述了作者在離鄉之后的官職晉升和成就。劉光祖離開故鄉十年后,已成為六州的官員,他的才華和聲名已經傳遍四海。
封內半為故敵踐,路傍時問野人家。
譯文:在封地內有許多曾經的敵人,我常常在路邊詢問野人的家。
這兩句詩揭示了作者作為官員的困境。封內指的是他所管理的地區,他發現許多敵對勢力已經得到了封賞,成為了他的下屬。他經常在路邊與普通百姓交談,希望能夠了解真實的情況。
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輕風旆腳斜。
譯文:我初次到京西道的京山,晚景下,輕風吹動旗幟斜飄。
這兩句詩描繪了作者來到新的職位所在的京山,觀賞晚霞的美景。晚景中,微風吹動著旗幟,給人一種寧靜和和諧的感覺。
整首詩表達了劉光祖對故鄉、親人和過去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揭示了他作為官員的心境和困惑。通過描繪離鄉之后的生活和感受,詩中展現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官場的疑慮。這首詩既有個人情感的抒發,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和政治環境下的一些現實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