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荊門上泉寺 / 作者:劉光祖 |
上泉山下石叢叢,小似飛來天竺峰。
草木自腴巖自秀,幽姿不肯入廛中。
|
|
游荊門上泉寺解釋: 《游荊門上泉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光祖。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泉山下石叢叢,
小似飛來天竺峰。
草木自腴巖自秀,
幽姿不肯入廛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泉寺位于上泉山下的景色。詩人以山石、草木為主題,表現了泉寺的幽靜和與世隔絕的氛圍。詩中通過描寫石頭的形態、草木的茂盛以及泉寺的隱蔽性,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泉寺的獨特之處。
賞析:
首兩句"上泉山下石叢叢,小似飛來天竺峰"通過對山石景觀的描繪,給人以高大、險峻之感。石頭叢生,宛如飛來的天竺峰。這種比喻手法將泉寺的地勢與高山峻嶺相聯系,給人以一種與世隔絕、寧靜祥和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草木自腴巖自秀,幽姿不肯入廛中"描繪了泉寺周圍的環境和景觀。草木茂盛,山石秀麗。詩人以形容詞"腴"和"秀"來形容山石和草木的繁盛,突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泉寺所在地的獨特之處。最后一句則表達了泉寺的幽靜和不愿意參與塵世紛擾的特質,讓人感受到一種從喧囂中抽離的安寧。
整首詩通過對泉寺周圍山石、草木的描繪,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和泉寺的幽靜,表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和追求清凈寧靜的向往。同時,詩人通過以自然景物的描繪來隱喻泉寺的境地,表達了他對世俗喧囂的厭倦和對精神凈化的追求。整首詩意味深長,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回歸自然的美好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