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里語以己語足成二絕 / 作者:張舜民 |
三春不識桃李面,四月無鶯但老鴉。
誰料浮休癡處士,下車先看牡丹花。
|
|
取里語以己語足成二絕解釋: 《取里語以己語足成二絕》是宋代張舜民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春不識桃李面,
四月無鶯但老鴉。
誰料浮休癡處士,
下車先看牡丹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士人的情景。在三個春天里,他沒有見到桃花和李花的盛開,四月里只有老鴉的叫聲。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看似游蕩的愚人,卻在下車之前先去欣賞牡丹花。
賞析:
這首詩以季節(jié)景物為背景,表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詩開篇寫道,“三春不識桃李面”,表達了作者對于春天的失望和無奈,暗示著他在歲月的流轉中錯過了桃花和李花的美麗。接著,“四月無鶯但老鴉”,將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與老鴉的沉悶形成對比,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詩句轉折出人意料,“誰料浮休癡處士,下車先看牡丹花”。這位被人們認為游蕩愚昧的處士卻先去欣賞牡丹花。這里的“浮休癡處士”可以理解為一個表面上游蕩無所事事的人,但其實他內心深處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品味。通過“下車先看牡丹花”,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牡丹花的喜愛和對美的追求,同時也暗示了人們應當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寫出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通過描繪季節(jié)景物和處士的行為,傳達了對美的追求和珍惜生活的態(tài)度。同時,詩中的轉折也使人感到意外,展示了作者的獨特眼光和對常規(guī)觀念的沖破,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