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孫積中兄待次吳興 / 作者:張舜民 |
驊騮不惜換舟行,人到歸時意氣生。
五馬未來迎使節,四弦何事作離聲。
焚黃此去榮歸里,垂老相看老兄弟。
來歲北來如訪我,寄書頻到利陵城。
|
|
送孫積中兄待次吳興解釋: 《送孫積中兄待次吳興》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送別兄長孫積中赴任吳興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兄弟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歸鄉的期盼。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驊騮不惜換舟行,
忠誠的駿馬毫不畏懼舟船的變換,
人到歸時意氣生。
當人到了歸鄉的時候,意氣煥發。
五馬未來迎使節,
五匹良馬還未迎來使節,
四弦何事作離聲。
四根琴弦為何演奏出別離的悲音。
焚黃此去榮歸里,
在離別之際,燃燒黃紙以祈求興旺的歸途,
垂老相看老兄弟。
直到垂暮之年,我們仍然相互關照,互相看望。
來歲北來如訪我,
明年北方的春天,你將像訪問我一樣,
寄書頻到利陵城。
頻繁地給我寄來信件,寄到利陵城。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兄弟孫積中的深厚情誼和對歸鄉的期盼。詩中通過描繪駿馬不懼變換的舟行和人到歸時意氣生的形象,展示了兄弟之間的忠誠和歸鄉的喜悅。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兄弟的深情厚誼和長久的關懷,展示了兄弟之間的親密與互助。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兄弟明年再度相聚的期待,并表達了寄書頻到的承諾。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兄弟之情的真摯和思鄉之情的深厚。作者巧妙地運用具象的描寫手法,使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情緒。同時,詩詞的結構緊湊,意境清晰,給人以耐人尋味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