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僧福公寄惠牧牛圖答以問牛歌 / 作者:張舜民 |
訶訶訶,棲巖老法師,寄我牧牛頌。
我是人間百歲人,今朝卻作嬰兒弄。
堪笑其間有一牛,滿身變白尾猶黑。
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費盡閒心力。
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
如今牛已無,欲求不可得。
蓑笠與鞭繩,同時皆棄擲。
身心無住著,冷坐溪邊石。
卻問山中人,閒尋牧牛客。
|
|
禪僧福公寄惠牧牛圖答以問牛歌解釋: 《禪僧福公寄惠牧牛圖答以問牛歌》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訶訶訶,棲巖老法師,
寄我牧牛頌。
我是人間百歲人,
今朝卻作嬰兒弄。
堪笑其間有一牛,
滿身變白尾猶黑。
想君不是上上根,
教人費盡閒心力。
我昔有一牛,
其毛元自白。
如今牛已無,
欲求不可得。
蓑笠與鞭繩,
同時皆棄擲。
身心無住著,
冷坐溪邊石。
卻問山中人,
閒尋牧牛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禪僧福公寄惠牧牛的圖畫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詩的開頭以重復的詞語“訶訶訶”作為揭示,傳達出禪宗中的呼吸法或口訣,帶有冥想與寧靜的意味。棲巖老法師是指圖畫中的禪師,他把一首牧牛頌寄給作者。作者自稱是一個百歲的普通人,但今天卻感覺自己像個嬰兒一樣,毫無拘束地玩耍。
在牧牛的過程中,作者發現其中有一頭牛的全身都變白了,只有尾巴還是黑色的。這種情景讓作者感到好笑,因為這頭牛的變化不符合常理。作者借此暗示,禪宗修行者不一定是出身高貴或有非凡資質的人,有時候他們可能會費盡心力,卻未必能取得最理想的進展。
接下來,詩詞轉向了作者自身的回憶。作者曾經擁有一頭白色的牛,但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無論如何追尋也無法再得到那頭牛。蓑笠和鞭繩是牧牛者經常使用的工具,但現在它們被作者拋棄在一邊。這種放下物質和外在依賴的境界,表明作者已經超越了世俗的束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心境的變化。他的身心都不再停留在任何地方,冷靜地坐在溪邊的石頭上。他向山中的人們發問,尋找那些悠閑地牧牛的人,旨在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解脫。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禪宗的思想,強調了超脫世俗的境界和人生的無常。通過對牧牛圖的觀察和對個人經歷的回憶,作者探討了人生的變遷與追求內心平靜的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