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虛堂 / 作者:張舜民 |
岐山四合與臺平,半露園林葉未成。
是處芳菲皆可惜,晚來風雨太無情。
山川不改秦云色,宮室長懸隴水聲。
惟有故園終不見,倉庚黃鳥向人鳴。
|
|
凌虛堂解釋: 《凌虛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凌虛堂,位于岐山四合與臺平之間,半露園林葉尚未繁茂。這里的美景令人惋惜,晚上來了風雨,更加殘酷無情。山川依然保留著秦朝的青翠色彩,宮室依然懸掛著隴水的聲音。唯獨故園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倉庚黃鳥在向人們鳴叫。
詩意:
《凌虛堂》描繪了一個寂寥凄涼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世間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故園的眷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凄涼的意象,以此來表達作者對故園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岐山四合與臺平之間的景色,詩中展現出一種荒涼的景象,樹葉還未繁茂,芳菲之景未能成就。晚上的風雨更加凄涼,無情地打擊著這片美景。然而,山川依然保留著秦朝的青翠色彩,宮室還能聽到隴水的聲音,這是對歷史的回憶和珍視。然而,作者所思念的故園已經無法再見了,只有黃鳥在喚醒人們對往事的回憶。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山川和宮室的描述,突出了歷史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消逝的感慨。通過黃鳥的鳴叫,詩人表現出對往事的懷念和對故園的眷戀之情,給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憂傷的色彩。
該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及對歷史和時光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同時,詩中的凄涼意象也給人以深深的觸動,使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