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陪陜守成伯閣老過魏清逸草堂詩以志之 / 作者:張舜民 |
何處登臨散郁陶,草堂依約在東郊。
籠中凡鳥迎新網,天外冥鴻委舊巢。
山色蘢蔥煇彩旆,田歌嘔軋雜鳴鐃。
青編雖有知音絕,可是無人學解嘲。
|
|
秋日陪陜守成伯閣老過魏清逸草堂詩以志之解釋: 《秋日陪陜守成伯閣老過魏清逸草堂詩以志之》是張舜民所作,屬于宋代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處登臨散郁陶,
草堂依約在東郊。
籠中凡鳥迎新網,
天外冥鴻委舊巢。
山色蘢蔥煇彩旆,
田歌嘔軋雜鳴鐃。
青編雖有知音絕,
可是無人學解嘲。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陪同陜守成伯閣老來到魏清逸的草堂,以一首詩表達心中的思緒。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事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以秋日的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優美而哀婉的畫面。詩的開頭,作者用“何處登臨散郁陶”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意指在這個地方登高遠眺,心情舒暢。隨后描繪了草堂依托在東郊的景象,顯示了它的宜人和恬靜。
接下來,作者運用了寓言的手法,用“籠中凡鳥迎新網,天外冥鴻委舊巢”來比喻人們在不同環境中的命運和選擇。凡鳥被新的網困住,而冥鴻則留守在舊巢,暗示了人們常常受到環境的限制,無法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命運。
詩中還描述了山色和田歌,展現了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和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作者提到“青編雖有知音絕,可是無人學解嘲”,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無奈。青編指的是他的詩作,知音指的是理解他的人,而“無人學解嘲”則表示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并欣賞他的詩作。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于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命運的對比,表達了對于人生無常和社會冷漠的感嘆。該詩以含蓄而深刻的方式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