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灑然堂 / 作者:張舜民 |
何必徜徉水石間,聽君言語已孱顏。
三湘盡處猶逢竹,五嶺回時卻見山。
吏案總教如雁雁,靈源我且似鷗閒。
天邊猿鶴皆相識,惟欠攜筇日往還。
|
|
灑然堂解釋: 《灑然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何必徜徉水石間,
聽君言語已孱顏。
三湘盡處猶逢竹,
五嶺回時卻見山。
吏案總教如雁雁,
靈源我且似鷗閒。
天邊猿鶴皆相識,
惟欠攜筇日往還。
詩意解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渴望遠離塵囂,尋求心靈的寧靜。
賞析:
1.詩人通過借景抒發情感,以水石、竹、山等自然元素來象征詩人內心的純凈和寧靜。
2.詩中的“三湘”指的是湖南洞庭湖一帶,而“五嶺”指的是湖南的五嶽山,這些地名的出現給詩詞增添了特定的地域色彩。
3.詩中的“吏案”指的是官員的公文案件,而“靈源”則是指思想的源泉。通過這樣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疲憊感和對自由自在的向往。
4.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山野生活的向往,詩人希望能夠攜帶竹筇(指支撐行走用的竹杖)在天邊的猿鶴之間往來。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寧靜生活的向往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心靈的追求和對世俗紛擾的超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