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何子溫提刑奉使江東 / 作者:張舜民 |
奉使江東知幾春,此行重駕赤車輪。
青綾故被留歸我,白發祠郎便乞親。
老大豈堪愁桂玉,秋風依舊長鱸蒪。
宦途出處何須較,且與廬山作主人。
|
|
送何子溫提刑奉使江東解釋: 詩詞:《送何子溫提刑奉使江東》
朝代:宋代
作者:張舜民
奉使江東知幾春,
此行重駕赤車輪。
青綾故被留歸我,
白發祠郎便乞親。
老大豈堪愁桂玉,
秋風依舊長鱸蒪。
宦途出處何須較,
且與廬山作主人。
中文譯文:
奉命前往江東已有幾個春天,
這次旅行重駕紅色車輪。
綠綢衣服留給了我,
白發的我請求郎君親近。
年老的我怎能憂愁桂玉美玉的事情,
秋風依然吹動著長長的鱸魚河。
在宦途的起點,何必爭較出身,
暫且與廬山為伴,作為這里的主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張舜民所作,題目是《送何子溫提刑奉使江東》。詩人通過抒發自己對好友何子溫的送別之情,同時表達了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對廬山的向往。
首先,詩人提到了自己奉命前往江東已經有幾個春天了,這表明了詩人的歷經歲月和經歷,他已經是一位年事已高的官員。他描述了這次旅行是乘坐紅色車輪,這是一種豪華的交通工具,暗示了他在官場上的地位和權勢。
接著,詩人提到了一件青綾衣服,這是他收到的禮物,他將它留給了自己。這可以理解為他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得到的榮譽和財富,但他并不執著于這些,而是更加珍惜與親人的相聚。他說自己已經白發蒼蒼,請求郎君(指何子溫)親近,表達了對友情和親情的渴望。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他問自己老大年紀了,怎么能再愁桂玉的事情,桂玉可能指的是榮華富貴的象征。他認為即使時光流轉,秋風依舊吹動著長長的鱸魚河,表達了對自然界的堅守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最后,詩人提到了宦途的起點和廬山,宦途出處何須較,且與廬山作主人。這里,宦途指的是官場的起點,何必爭較出身,意味著詩人對功名利祿不再計較,而是希望與廬山為伴,作為這里的主人,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自我安放。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旅途經歷和對友情、親情以及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功名利祿的超脫。詩人以廬山為比喻,展示了對自然與心靈的共鳴,寄托了對內心歸宿的追求。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深邃的意蘊和哲理性質,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