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張琬同年飲于龍興寺所居 / 作者:張舜民 |
臺城風物已凄凄,牢落行人邂逅齊。
秉燭相看如夢寐,片帆回首又東西。
依依團扇秋仍好,脈脈青娥恨卻低。
一曲琵琶無限意,時時閒客思都迷。
|
|
與張琬同年飲于龍興寺所居解釋: 《與張琬同年飲于龍興寺所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臺城風物已凄凄,
牢落行人邂逅齊。
秉燭相看如夢寐,
片帆回首又東西。
依依團扇秋仍好,
脈脈青娥恨卻低。
一曲琵琶無限意,
時時閒客思都迷。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張琬在龍興寺相聚的情景。詩人描述了臺城的景物凄涼,行人孤寂,但他們相遇于此,相互拿起燈燭,彼此注視,仿佛置身于一個夢中。在片帆回首的時刻,他們的心思又飄向東西兩方。詩人提到的團扇仍然優美,青娥的恨意卻減少了。最后,一曲琵琶彈奏出無盡的意境,讓閑逸的客人時刻思緒迷離。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景物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與張琬在龍興寺相聚的思緒和感慨。詩中的臺城風物凄涼,牢落行人給人一種蕭瑟的感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詩人與張琬的相遇。他們相互舉起燈燭,彼此凝視,仿佛置身于夢境之中,創造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片帆回首時,他們的心思又飄向東西兩方,暗示著他們的情感糾葛和思緒的亂流。詩中提到的團扇秋仍好,脈脈青娥恨卻低,表達了青年女子的深情和溫柔,同時也暗示著詩人與張琬之間感情的變化。最后,一曲琵琶的演奏無限意境,使閑逸的客人時刻思緒迷離,勾起了讀者對詩人和張琬的遭遇和情感的遐想。
整首詩詞以詩人對情感和景物的描繪為主線,通過細膩的語言和意象給人以深情和迷離的感受。它展現了宋代文人墨客對于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對愛情的深思。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使詩詞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