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鶻嶺 / 作者:張舜民 |
度險仍逢雪,艱危頃步中。
鶻飛猶自苦,人足故難通。
九折羊腸外,三休箭筈東。
西南望天柱,聊復慰途窮。
|
|
鶻嶺解釋: 《鶻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度險仍逢雪,艱危頃步中。
鶻飛猶自苦,人足故難通。
九折羊腸外,三休箭筈東。
西南望天柱,聊復慰途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旅行過程中遇到的艱險和困境,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逆境中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對未來的希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旅行者在鶻嶺山脈上行進的艱難情境為主題。第一句"度險仍逢雪,艱危頃步中"表達了作者在險峻的山路上行進時,不僅要面對險阻,還要應對嚴寒的雪天,形容了旅途的困難和危險。
接下來的兩句"鶻飛猶自苦,人足故難通"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旅途艱辛的感受。鶻是一種善于飛行的鳥類,即使自由自在地飛翔也會感到疲倦,而人類步行則更加困難。這句詩意味深長,暗示了即使自由自在的鳥兒也會有疲憊困頓的時候,更何況是旅行者呢?
接著的兩句"九折羊腸外,三休箭筈東"形象地描繪了山勢的險峻,山路蜿蜒曲折,如同羊腸般彎曲難行。"九折"形容山路的曲折,"三休"表示在行進過程中需要多次停歇。"箭筈東"則是形容山勢陡峭,像弓箭的箭筈一樣向上延伸。
最后兩句"西南望天柱,聊復慰途窮"表達了作者在艱險的旅途中,抬頭仰望西南方向的天柱山(即今天的四川康定),寄托了他對于旅途的慰藉和希望。天柱山是蜀道的重要標志,看到它,作者感到旅途雖然困難,但仍然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安慰。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旅行者在鶻嶺山脈上的艱辛旅程,表達了堅持不懈、克難奮進的精神,并通過對天柱山的向往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生動地刻畫了旅途中的困境和旅行者的情感,給人以鼓舞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