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松堂 / 作者:張舜民 |
嘆息前人布政優,手栽松竹助清幽。
當年撥土人何在,今日捎云勢未休。
直幹幾排雷雨怒,細聲常伴管弦愁。
若為喚起王摩詰,畫個浮休倚白頭。
|
|
雙松堂解釋: 《雙松堂》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嘆息前人布政優,
手栽松竹助清幽。
當年撥土人何在,
今日捎云勢未休。
直幹幾排雷雨怒,
細聲常伴管弦愁。
若為喚起王摩詰,
畫個浮休倚白頭。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官員的優秀才能和對清雅環境的向往之情。詩人惋惜過去的官員才干出眾,他們親手種植松竹,為寧靜幽雅的環境增添了一份貢獻。然而,現在這些種植樹木的人已經不在了,而自然界的變遷卻從未停止。雷雨來臨時,樹木直挺挺地排列著,細雨聲伴隨著樂器的聲音,增添了一絲憂愁之情。如果能喚起王摩詰的精神,詩人將畫一幅浮休景象,與他依偎在一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松竹的種植和環境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官員才干的贊嘆和對清幽環境的向往。松竹作為文人墨客鐘愛的意象,象征著高潔和堅貞不屈的品質。詩人感嘆過去的官員能力出眾,他們不僅在政務上有所建樹,還懂得營造寧靜雅致的環境。然而,時光流轉,過去的輝煌已成過眼煙云,現實中的變遷和挑戰仍未停息。雷雨的到來使得松竹更顯挺拔,同時也帶來了一種憂愁之情。詩人希望能喚起王摩詰(王羲之的別名)的精神,與他一同欣賞這美麗而短暫的景象。
整首詩詞以敘事的方式展示了詩人對前輩官員和環境的景仰之情,通過對松竹和自然景觀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氛圍。詩人通過對過去的贊嘆和對現實的憂愁之情的表達,表現了他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過去和現實的思考與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