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隔師松齋 / 作者:張舜民 |
未解子荊流可枕,冷笑陶令琴無弦。
臨流有耳安用洗,續弦得膠還自煎。
不禁巢邊黃口鬧,不作竿上鮎魚緣。
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師飽聽松風眠。
|
|
題隔師松齋解釋: 《題隔師松齋》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未解子荊流可枕,
冷笑陶令琴無弦。
臨流有耳安用洗,
續弦得膠還自煎。
不禁巢邊黃口鬧,
不作竿上鮎魚緣。
但欲移床倚西壁,
共師飽聽松風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在隔師松齋中的一番心境。詩人首先觀察到一位名叫子荊的人沉浸在江水的流動聲中入眠,而他自己則冷笑陶弦琴無弦。接著,他意識到自己站在江邊,有耳朵可以安心地聽著江水的聲音,但卻無法找到琴弦繼續彈奏。他感到失望,只能用膠水去修復琴弦,卻又不得不自己去熬膠。他覺得無奈,無法像巢邊的鳥兒一樣歡鬧,也無法像竿上的魚兒一樣與魚緣分合。最后,他只想移動床榻,靠在西壁上,與隔壁的師傅一起飽聽松風,共同進入夢鄉。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和子荊的對比,展示了自己在琴無弦的狀態下的困境和無奈。他通過維修琴弦的過程,表達了自己在艱難時刻仍然努力修復和堅持的精神。詩中的鳥兒和魚兒形象,象征著自由和與自然的和諧,與詩人的心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夢中松風的向往和渴望,希望能夠與師傅共同感受松風的美妙,獲得心靈的寧靜和滿足。
整首詩詞情感深沉,意境清新,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情感體驗。通過對琴弦、鳥兒、魚兒等形象的運用,詩人通過對比和象征手法,將自己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感悟生動地展現出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同時,詩中融入了對自然的描繪和對師傅的向往,表達了詩人對心靈寄托和心靈安寧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