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興 / 作者:王令 |
眼前紅綠日君增,欲遣春愁興未能。
安得好花渾自實,使無閑地得生荊。
欲圖長醉貧無計,起逐東風懶不勝。
芳草斜陽正柔媚,益知高處不堪登。
|
|
春興解釋: 《春興》是一首宋代王令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眼前紅綠日君增,
欲遣春愁興未能。
安得好花渾自實,
使無閑地得生荊。
欲圖長醉貧無計,
起逐東風懶不勝。
芳草斜陽正柔媚,
益知高處不堪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眼前的景色鮮艷多彩,春天的氣息愈發濃厚,但他卻無法驅散內心的愁緒,無法真正感受到春天的興盛。他希望能夠看到真正美麗的花朵,讓它們在沒有束縛的土地上自由生長。詩人渴望長時間地沉迷于酒鄉,但貧困使他無法實現這個愿望,他遲遲不愿起身追隨東風,缺乏動力。盡管芬芳的青草和柔和的夕陽都很美好,但詩人意識到高處的境界是無法輕易達到的。
賞析:
《春興》通過對春天景色和詩人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現了一種情感上的矛盾和無奈。詩人眼前的景色明亮而多彩,顯示出春天的蓬勃生機,但他內心卻無法與之產生共鳴,仍然被春愁所困擾。這種情感的沖突使得詩詞充滿了悵然若失的情調。
詩中的"好花"和"無閑地得生荊"是詩人內心的向往和希望,他渴望看到真正美麗的花朵,并讓它們在沒有約束的土地上自由生長。這種愿望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詩人的愿望與現實的限制形成鮮明的對比。他渴望長時間地沉迷于酒鄉,但貧困使他無法實現這個愿望,讓他感到無計可施。他遲遲不愿起身追隨東風,缺乏動力和決心。這種無奈和無力的狀態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內心的愁緒和困擾。
詩的最后兩句以芳草和斜陽為景,表現了柔和的美感。然而,詩人通過這種美感的描繪,意識到高處的境界是難以達到的,暗示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境界的渴望與現實的差距。
總體而言,《春興》通過對春天景色和內心情感的矛盾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無奈。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展現了一種對理想的追求和對現實限制的思考。 |
|